他看二狗子最近神色郁郁,一直都没有缓过来,想到以前他也时常嘀咕着要回老家,不过因为牵挂他这个儿子,才没有回到荷花镇来。
如今爷爷奶奶去世,姜榆设身处地想想若是让他放二狗子和他娘在荷花镇,十几年不见面,他是舍不得的。
他们年轻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但是姜铎和吕氏都七十几了,现在讲究一个落叶归根。
虽然他们不曾跟他正式提过要回老家的事,最多也就是嘀咕一下,但是想来他们对于荷花镇还是更习惯的。
在京城他们也没有什么朋友,吕氏偶尔还能去钱衡家找蒋氏说说话儿,而姜铎每天就照顾孩子,种种花草。
这段时间闲了下来,好些在荷花镇的亲故都陆陆续续上门,吕氏见了那么多亲戚,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出了孝他去讨个外放的职位,空了就回来荷花镇住住,正好炀郎也要参加童生试,可以让他呆在荷花镇多陪陪姜铎和吕氏。
姜榆把这个想法告诉宝娘,宝娘道:“以前我想着要如霏娘那样能到处走走,可是家里的事儿都撩不开手,现在孩子们一个个大了,等回京把仙贝嫁出去,到处走走也不错,就是不能时常见到仙贝…”
如此,姜榆方才和姜铎说了自己的打算,姜铎一听,果然来了精神,他们在荷花镇上的宅子,倒是好些年没人住了。
虽然煊郎一家时常去帮忙照料,但是以后要住人,还是得好好修缮一番。
他这些天有的是时间,刚好可以叫人去修起来,自己再经常去看看,保证来年住进去舒舒服服的…
…
烨娘十八岁的时候,他们一家回了京城,虽然决定要外放,但还得回京领差事,这任职的文书,可不会直接从京城飘到他家里。
再说还要回京办喜事呢。
宝娘虽然平时对烨娘最是严厉,但是在准备嫁妆上头她却最上心。
说来实在惭愧,自从宝娘和玉娘雁娘她们一起倒腾那些个铺子,加上还有不断出新的连环画,她这些年赚的银子,比姜榆还要多。
除了留下必要的花销,赚到的银子通通用来买了铺子,京城的铺子,哪个时候都不缺人租。
只会随着时间推移,有更多的外地人加入京城,铺子也越来越值钱。
本来就繁荣的那几条街,可没有什么人家卖铺子,那就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鸡,谁会卖?
所以他们家当初买的铺子,都是挑一些还没发展起来的地方。
如今随着聚集在京城的商人越来越多,当初那些人气不太旺盛的地方,也是热热闹闹的,铺子的租金也跟着水涨船高。
他们家就这一个女儿,再说嫁的又是郑家长子,若是他们家给的嫁妆太少,宝娘怕日后她闺女被后来的弟媳给比下去。
所以',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