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考试(女穿男): 分卷阅读159大夏赋税的八分之一,这是多么令人的数额。
钱衡每回讲到这个,就两眼放光:“阿榆,单单浙江一个省就如此,若是大夏有更多的商人,那何愁没有足够的银子养兵!”
自□□以来就本着休养生息的念头,朝廷赋税每年收每亩地二十份一的税。
除此之外,农家少有再缴的税,本朝还没出过哪个败家皇帝,休养生息收这些银子也就够了,但是若是想要养兵,这是远远不够的。
谢睿这段时间在考虑着要不要加重税收养兵,赞同者有很多,反对者只是少数。
钱衡兴奋道:“不用增加农税,只要有足够的利益驱使,商人们就会闻到钱味,去赚更多的钱,缴更多的税。阿榆你还记不记得,我们上京的时候,经过闽地,那里也是人多地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上不适合种植水稻,我最近去福建司去查过了,闽地缴纳的农税比浙江少多了。只要不把目光限制死在农税上,闽地发展船业,他们那山多树多,造船方便得很,把船业发展起来,水上的船多了,他们就能卖卖他们本地的产品,茶叶,瓷器,这都是我们停靠休息的时候看到的,只要皇上开个尊口,夸奖一下那儿的特产,京城大家必定争先效仿着买,那儿出来的茶好得很,只要打开了名声,以后不愁销路,农民一年到头本就没赚多少钱,再征农税,又慢又不得民心,还不如发展商业的好!”
姜榆用惊讶的眼神看着小钱,他来自后世,东南沿海地区是经济发达的地区。
闽地特产正是茶叶,大红袍鼎鼎大名,建州的发达的船业,到后期还有倭寇…
就连朝中饱读诗书的大臣都觉得,整个大夏的银子就只有那么点儿,不是从百姓身上拿,就只能从官家这边省,总量只有那么大。
但是姜榆知道,后世通过拉动内需,对外贸易,把蛋糕做大做强…
跨越了不同时空的姜榆知道钱衡的想法没有错,他的思想太过超前了…
他也知道历史上有人提出过不增加百姓的赋税也可以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
但是那位历史名人的见解,最后还是败给了繁重的养廉银,养兵银,触动了一堆人的利益,最后失败了…
但是大夏才刚刚起步,正有兴盛的迹象,比他们荷花镇的百姓生活得苦的人还很多,姜榆看着钱衡眼睛里迸发出的光芒…
也许他的发小,能够带给这个时代一个更加欣欣向荣的景象,或许他正在见证一个繁荣的诞生…
…
年底的时候,姜榆收到从西边送来的信,洪逸在信里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堆,从字迹里就看得出来,他写信时的好心情。
仿佛出了京,盖在他头上的乌云就散开了一般,以前那个温和自信的师兄仿佛又回来了…
洪逸被下放到西边的一个不知名县里,那个县穷得很。
洪逸一个世家子弟,真没去过那么穷得地方,去的时候县衙有些屋子都漏雨了…
县衙的县丞还说县里已经出不起钱来修了,让他们要么自掏腰包要么忍忍将就一下,显然是刁难他们派到地方的京官,觉得他们不过是花架子…
条件实在是简陋的把颖娘给吓得差点哭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