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他们一家回到荷花镇,平时回姜家村,最受欢迎的反倒是炀郎。
等过了元宵,从广阳府一路过来的茗郎辉郎都来姜家拜访,他们爹都忙得很,茗郎县试是在广阳府,没几日就回他们广阳府的洪家去了。
钱衡却是个心大的,直接把他儿子打包到姜家,让姜榆送一个去考试也是送,送两个也是送,帮他把儿子也一起看着。
辉郎性子比他爹还要皮实一些,都不怕生,且他们两家在京城就经常来往,熟悉得很,玉娘倒是觉得太过麻烦他们,又担心儿子,呼啦啦地给她儿子配置了一堆的仆人来。
隔壁的钱家已经很久没忍住了,蒋氏把房契给了大儿子,但是钱大郎一家早就搬到县城去了,也不会回来住的。
玉娘早吩咐了仆人把隔壁钱家收拾给辉郎住,但是这厮偏生要在炀郎屋里头跟他睡一个炕头,让焕郎醋了许久!
三月,姜榆就带着他们两个去参加了县试,姜铎倒是想跟着一起,但是他那么大一把年纪了,姜榆怕累着他,让他在家歇着了。
等着儿子考试结束的传统就这样在他们家传承了下来,以前是姜老头瑟瑟发抖地在墙根等着儿子出考场,无比紧张。
然后是姜铎满脸期盼地守着牛车等着姜榆出考场。
如今姜榆坐在马车里头,由丝竹驾车,他在里头看书等着儿子出考场。
毫无意外,这两个人一路通过了县试府试,等到八月,姜榆还有煊郎带着炀郎辉郎一起,到广阳府赶考。
煊郎去岁又没考中,这次和堂弟一起过来赶考,他有些羞耻,毕竟他们虽然名为堂兄弟,却差了将近三十岁。
如今堂弟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很大胜算要一次性通过童生试了,而他考了十几年都还没考上。
看着活力四射的几个小郎君,煊郎不得不感慨自己年纪也有些大了,这次再考不过,他就不再参加科考了,明年他儿子也能下场了,他决定要是考不过就专心教书了…
炀郎在这次童生试中第一次的崭露头角。
小三元的名头,落入了他们姜家,虽然姜榆觉得这其中自己的功劳不大,但是禁不住他骄傲啊,他得意洋洋写了一封信,给了京城里日理万机的钱衡,告诉小钱有他儿子在,小小钱只能当万年老三的事实,小人得志了一番。
煊郎也考上了秀才,虽然名次',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