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长夜和赵岁岁才是这工坊的主人, 夫夫二人对这间工坊抓得极紧, 戚长夜没什么大的志向,重活一世只想在村中安稳养老,如今工坊每月所能赚到的银钱已经足够他们彻底放松下来了,戚长夜对于外界的酱料推广商业拓展等方面也不太上心, 一切全凭着那些商贩代理自由推销, 他只要在村中把控住原料和成品质量就好。
他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供货源头。
事实上戚家的人其实也没有几个真的能进到工坊里做活的,戚渔算是其中的一个,归根结底戚长夜只和寥寥几个戚家人相熟,没必要也没义务给所有的人都安排事情,再一个也是他给了他们不少摆摊的小食方子, 露天摆摊虽然辛苦,赚的却远比上工要多,戚长夜又不准备将工坊给发展成家族企业,现在这般正是他想象中的最好发展。
据他所知戚家的人早已分散开来各自去到镇子里的不同地方摆摊,每日的利润都还不错,至于戚家的其他家眷则要帮着他们准备摆摊用的各种材料,与此同时还要抽人兼顾着地里的活计,确实也分不出太多人手了。
也不知晓戚老太太是如何平衡这些子孙的,这种时候一个家族里只有一个大家长的好处就这样显现出来,他只知道戚家人对当前现状都非常满意,如今戚家偌大一个家族每个人都忙忙碌碌各司其职,就连那些四五岁的小孩都能帮着爹娘备菜洗菜,没一个人是空闲着的。
这次工坊再度招人,村子里的不少人家都早早地得到了消息,不得不说自戚长夜建立工坊以后大部分村人的生活条件都要比先前好了一大截。扩建工坊所需要的砖石瓦料、在村里和其他几个地方招来的劳工力工、加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各式原材料……光是在戚长夜这儿接到的生意就比过去一年还多。
就连那些郑家的族老在见到戚长夜和赵岁岁时都笑眯眯的,慈祥和蔼得宛如多么亲近的长辈,其他几个村落的人在见到了戚长夜时脸上也都挂满了笑容,巴不得能让戚长夜在他们村里多招上一些。
明哥儿就是其中之一。
明哥儿的小姑姑早在十几年前就嫁到了杨溪村里,这些年来倒是一直都没断了联系,在村子里得了消息以后甚至专门花了两个铜板坐了牛车过来将消息给告知他们。
明哥儿家的日子极苦,前几年村里的一户人家要盖房子在村里招人,他爹爹想要趁着农闲多赚几个铜板便赶了过去报名做工,结果在房子上梁的时候大梁突地砸了下来&ash;&ash;直直砸在了明哥儿爹爹的腰上。
这一下子直接将一个好端端的汉子给砸成了瘫子,也砸垮了家里的顶梁柱,同村几个上梁的人在事发以后生怕担责,一口咬死了是他爹爹自己手滑没能撑住那根大梁。
他爹爹当时昏迷不醒也没法为自己辩驳,明哥儿随了他的阿父说话细声细语斯文温和,根本吵不过那些村人,甚至那户盖房的人家还跑了过来反咬一口要他家倒赔自己银钱,说什么没盖好的新房沾了血晦气、说什么不敢再用那根大梁要他们出了梁木的银钱和其他汉子的误工费用……总之这事情在村子里面沸沸扬扬地吵了好一段时间,一大家子差一点就没挺过来。
明哥儿现在都不敢回忆那段日子是怎么过的,他爹爹为了不拖累家里甚至想要偷偷自尽,好在最后一大家子终于都是挺了过来。
再回过神时姑母还在一旁念叨:“十五那日有大集,所以工坊特意选在了十六日招工,听说这次要招的人没上一回多,打听的人却比上回翻了足足一倍,十六日你一定要早早过来,咱们一起占个好位置,别排在最后让人给忘了……”。
还没等到将话说完妇人就又推翻了自己的想法:“不行,你这村子离着太远了,夜里过来也不安全……这样,十五日你就来到村里到我家里住上一晚,十六日一早咱们就去工坊外头排着!”
明哥儿不由得睁圆了眼睛,声音也是磕磕绊绊的:“这、这可以吗……”。
这些年来姑母没少帮扶他们家里,明哥儿知晓她的夫家那边多少对此有些怨言,不过最后也没拦她,要不是有着她家的接济明哥儿家早就撑不下去了。
她夫家的条件也不是很好,一年到头都吃不上几口肉来,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身上的衣服都打满了补丁,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给他们挤出些吃食……明哥儿实在是不好意思面对那一大家人。
明哥儿的阿父也站在一旁,布满裂口的手无意识地搅着洗得发白的衣服。
“行了行了,就这么定了,十五日下午你早些出发,别摸黑走着夜路过来。”
妇人家里还有孩子,着急早些赶回村里,嘱咐完后就想离开,走了两步又回过头:“工坊喜欢性子沉稳做事细致的人,能耐得性子坐得住椅子,明哥儿你刚好符合。你做起活来干脆利落,肯定能被他们选上的,也莫要再多想那些事了,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
明哥儿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