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二手上动作不停,稳稳砌上一块青砖,用力敲打将青砖固定,随后才转过头来看向戚大:“哥,要不我们也烧上一点?”
戚大看他:“你烧来有什么用吗?”
戚二:“……”。
戚二叹了声气。
确实是没什么用的。
村里人大多没这个折腾的闲工夫,基本都使用柴火取暖,烧炭这活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戚长夜能成功是因为身边有着赵岁岁帮忙,就算这样他的第一窑炭也烧毁了大半,熄火以后扒了半天才勉勉强强挑出几块能用的来。
不过要是有心折腾村里人肯定也是能研究出来的,可还是那句话&ash;&ash;这玩意儿烧来干什么啊?自己家是舍不得用的,送到镇上卖吧说实话也卖不出多少银子,除非那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比往日都冷,到时候炭价肯定飞涨能赚上一笔卖炭的银钱,否则还不如他们直接把柴火搬到镇里去卖呢。
戚二皱眉思索了半天,想了又想终于下定了决心:“反正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大不了就多上山几次多砍些柴火,哥,我也想烧。”
戚大想想,倒也确实,毕竟原料都是从山里出的,成与不成对他们来说也没多大损失,无非就是出了些力气罢了,折腾一通倒也无妨。
于是戚大点了点头:“那等今日下工以后咱和爹爹说说这事儿。”
戚二朝他哥笑了起来。
村里有着这样念头的人不在少数,自从戚五莫名其妙得了银子起了房子,便有不少人的注意力都在他的身上,尤其是他竟要决定打一口井!很多村人都无法理解他的行为,觉得他家里没个大人管着,有点银子就飘了就不知道该怎么花了。
甚至有人找到了戚老太那边,想让戚老太太好好“劝劝”戚长夜,被老太太一张嘴给骂了回去。
老太太在村里活了一辈子,对她们的心思心知肚明,来的几个都是恨人有笑人无见不得别人好的玩意儿,哪儿是真的想关心啊?分明就是想在中间借着银子挑事端呢!
戚奶奶狠狠地将他们给骂了一顿,骂的几个人一连数日都不敢再路过戚家的大门,老太太年龄大了脑子却不糊涂,十几年前就分了家了,她自己都不好去说山脚的事情呢,哪儿还能插手管着人家的银子怎么花啊?
再说了,她家小五向来是个懂事又有成算的,打小她就觉得戚五是这些孩子里最聪明的那个,自他上次从杨东村回来更是长大稳重了不少,做事儿也比以前更妥当了,老太太开心都来不及呢。
有些人听说了戚长夜定期烧炭的事情,与戚二一样有了类似的念头,于是后面的几日上山砍柴的汉子便增加了不少,只不过倒没有几个在山上挖洞填烧的&ash;&ash;毕竟戚长夜占据了地理优势,从他家上山总共也没有几步路要走,可比进村要省事多了。
这些人家并不敢将炭窑落在太远的地方,就像那些没等长大就已经被村里人给摘走的果子和野菜一样,说不定某日就有人偷摸路过看周边无人将他们炭窑里的东西给提前拿走呢,想来想去还是放在离家近的地方安全。
不知不觉地,戚长夜竟在村子里面掀起了一股烧炭的风气。
话说回来,这日下工以后戚长夜与赵岁岁就着火炕的事情讨论了半天,究竟怎么建具体都在哪几个房间建造等事都考虑了一遍,赵岁岁对比着房屋图纸思索了良久,两人折腾了好几个时辰,直到深夜才终于敲定下了一版建造图纸。
桐哥儿年纪小睡的早,两人都怕打扰了孩子干脆到了戚长夜的房间里商量,赵岁岁早就没了初次进入戚长夜的房间里面的无措羞涩了,他对那块板子上的东西兴致极高,扯着戚长夜来来回回地说个不停,逼得戚长夜这个私下里不爱说话的都连着喝了好几杯水。
“这两间房的烟道可以是通的,中间是墙,左右两边各是一间房,只要在下面烧起柴火就能一次热起两个屋子,能省去不少柴火消耗呢。”赵岁岁道。
戚长夜不由得想到了以前见到的在墙上凿个洞出来放置蜡烛,这样把蜡烛点起来两个屋子便都能被照到光线,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转而又记起了之前提到过的“水汆子”&ash;&ash;就是那根细长的插入炉灶里的铁管铜管,可以在火口附近放上两个,这样烧炕的时候也能顺便烧些热水出来。
不过这水不一定适合拿来饮用,日常饮水他自然有专门的炉子,装进暖水袋里或者拿来洗漱泡脚都是不错的选择。灶房与卧房也不是紧挨着的,中间隔着段不远的距离,应当没人会愿意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端着盆热水急匆匆地穿过院子走进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