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戚大伯或戚长夜在这里,大抵便能认出这正是前几日他们去镇上时跟在戚长夜身后进了镇子的那个卖绣品的哥儿。
几个说话的哥儿脸色都不太好看,其中一人急忙过去拉他:“哎呀你小点声你小点声儿!万一那村霸已经起了,被他听见了该怎么办!”
“你都在人家房子旁边说人家了,难道还怕人家听见?”
哥儿还想再说些什么,刚刚那个搓鸡皮疙瘩的妇人已经眼疾手快捂住他的嘴,硬生生地将人给拖走了。
第43章
直到踏上了上山的道路, 几人才终于松了口气,妇人放开钳制着然哥儿的那只手:“你怎么回事!以前你不是最瞧不上那戚家的吗?”
然哥儿悻悻瞧了她一眼:“以前是以前,现在我改了, 不行吗?”
几个人都面面相觑。
然哥儿姓郑, 是郑家族里最有威望的三叔公家最小的孩子,连村长见了三叔公都要恭恭敬敬地叫上一声,是以这孩子从小就被宠的骄纵, 甚至可以说是无法无天。
村子虽叫杨溪村,但往前倒上几十年说是“郑家村”也不为过,整个村子都被郑家宗族牢牢把控着,虽然也有几个外姓人在村里生活吧, 但数量太少根本就成不了什么气候, 直到那次流民逃亡官府将几户流民落户在村里。
三叔公性子顽固陈旧,对这些外人的到来当然是百般不乐意。
但这是宫里那位点头同意的, 朝廷也都下了文书,他一个普通百姓又能如何?难不成还能找到官府对官老爷说“我不同意”不成?要真去了转身就该被扣上个扰乱官衙清静的名头打上几板丢出来了, 往大了说那是质疑朝廷, 说不定连脑袋都保不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戚家王家搬了过来,一日日地在村里住了下来。
住是住下了,但村里的一些人却没少去找这些“外人”的麻烦, 否则戚老爷子当年也不会搬到这么远的地方盖房生活了。等戚家子嗣兴旺起来, 去找麻烦的人也越来越少,直到戚五靠着拳头打出了名声,别说是他们一个杨溪村了,十里八乡都没人再敢去找戚家人的麻烦。
三叔公看戚家不顺眼,提到戚五这个帮戚家彻底在杨溪村站稳的自然也没什么好话, 然哥儿从小听着长大,对戚家人也没有什么好的印象。
&ash;&ash;可自从那日他从镇里回来,整个人却像是突然转了性子,非但没有再说过一句戚五的坏话,甚至还偷偷地打听起了对方。
妇人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然哥儿的朋友们也觉得不对劲。
明面上都畏惧着戚五不敢多说些什么,但管天管地难不成还能管着人家把门一关说些悄悄话?这段时间戚五在村里没少被人议论,先是去杨东村带了个外人回来,再是那日推着满满一板车的东西路过村里,村人私下讲了好几日,前几次然哥儿也兴冲冲地参与其中,但自那日以后……他不仅不说了,甚至都不许其他的朋友再提那些了。
妇人总觉得这不是什么好事。
“你瞧,这地上怎么有脚印在?该不会是有人比我们还早上一步上山来了吧?”妇人试图转移开话题。
几个哥儿立时叽叽喳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