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姓是杨溪村的大姓,村子里几乎半数以上的人都是郑家的人,他们可不像戚家这样分个家都困难,其中的复杂的亲戚关系外村人一时间很难捋清。
戚大伯带的都是农家最常见的蔬菜,要去官府专门划分出的区域售卖,戚长夜倒没想着直接撂地摆摊,但他们到的时候天色还早,镇上的酒楼茶馆还没开门,他便也随着戚大伯一起到了市集里面。
他们去时已经有些晚了,戚长夜见着守卫身侧那个装着凭证的箱子里已经空了大半,在这儿摆摊又要花上一文铜板&ash;&ash;实际上是三文钱,不过有两文是凭证的押金,等离开时交还凭证是可以拿回来的。
戚大伯不知道戚长夜对这些了解多少,不过仍旧是非常细心地给他讲述着,他的确是个非常淳朴的农家汉子,连哪个位置最惹眼哪个位置更偏僻哪个地方日头起来时晒的人都不愿意过来都讲的明明白白的。
这都是他们常年卖菜卖出的经验,日头晒些倒也无妨,人都能撑,可摆在地上的青菜在那样炽烈的日头下直晒上一会儿就不水灵了,要租那几个位置必须得自备个能给摊位遮挡阳光的东西。
戚长夜听的也非常认真。
坊市门口的衙差他不认识,不过戚大伯也很顺利地从对方手中拿来一个棕黑色的牌子,应当已经有些年份了,牌子右上角缺了一块,像是被什么东西给磕出来的,木牌上甚至有些被盘出来的包浆。
他们很快就到了租好的摊位前,直到这时戚长夜才知道戚大伯背篓里的叶子是何用处,先前他就瞧见了戚大伯背篓里的卷起来的荷叶,当时戚长夜还有些纳闷儿呢好端端地从村里带荷叶过来干嘛,戚大伯动作飞快地将一片片荷叶展开平铺在地上,戚长夜也帮着搭了把手&ash;&ash;原来是蔬菜直接放到地上难免脏污,他们又不像其他人能找块布料铺在地上垫着,布料那么昂贵哪舍得用来做这种事情?只能摘了干净的叶子垫在下面。
这周围有不少人都这样做,绿油油的一片看着也惹眼。
“什么叶子都行,铺地上瞧着也能干净一些,要是赶上雨后地上到处都是泥泞脏污,带的菜根本没法直接往地面上放。有时候会遇到那些要将东西包着带走的客人,也不至于手边什么东西都没有。”戚大伯叮嘱道。
戚长夜点头,换他自己未必能第一时间注意到这种小地方,不由深觉这世上还有不少需要他慢慢学习的东西。
第29章
戚长夜陪着戚大伯卖了会儿菜。
这世间的物品多是数量多了价格便少了, 家家户户都能种上一把的东西根本就卖不出价格,戚大伯在旁吆喝了半天,好不容易才吆喝来了一位客人。
这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人, 穿着一身一看就是新做没多久的细棉衣, 早晚交替时温度仍是凉的,老妇人又不像年轻人那般火气旺盛,穿件厚些的挡风外衫实属正常。
老妇人看着同戚老太差不多大, 精神矍铄中气十足,立在戚大伯的摊前挑挑拣拣选了半天,出乎戚长夜预料的是戚大伯这人看起来忠厚老实不善言辞,在和人讲价时反倒很有主意, 可能是从小就做这种事情已经培养出经验养成习惯了, 谈起价时一套一套的,一点都看不出在冯家院里时的木讷样子。
两人你来我往交谈了好几个回合, 最后才以两文钱的价格卖出了三捆菜走。
戚大伯还搭上了几片不算太新鲜但卖相也还不错的菜梆子。
“我小时候和你一个性子,沉默寡言不爱说话, 甚至我还不如你呢, 一棍子打不出三个屁来。”戚大伯见着老太太走远,蹲下身子整理了下被翻乱的菜摊子,将一捆捆菜重新摆好。
他一抬头就见着了戚长夜略带着惊讶的眼神,也不意外, 反而继续说道:“不过我瞧着你要比我强上太多, 起码你遇到事情的时候敢说敢站出来。”
戚大伯捻去一片菜叶上的泥土:“有些人讲价……你甚至觉得他们下一刻就要打起来了,扯着嗓子能在大街上在人群中嚷嚷上半天,我刚卖菜时头一回遇见这样的人,说了许久也谈不下来,对面掐着嗓子喊的来来回回的路人都扯着脖子往我这儿观望, 那个时候脸皮也薄,咬牙想想干脆就算了,不过就是几文钱的事情,让就让了。”
“对面那人带着菜走了,我在那里却开始没来由的后悔,等长大了也开始逐渐反应过来,过日子就和做生意一样,这儿让一步那儿让一步,让来让去自己的好日子就给生生让没了。”
戚大伯抬起头:“卖菜&ash;&ash;卖菜!早上现从园子里摘的青菜&ash;&ash;”。
他的声音很大,周边的不少人都被吸引了过来,戚大伯朝他笑笑:“这世道可不会管你脸皮是薄是厚,张不开嘴就吃不上饭,卖不上银子就得忍饥挨饿,现在我家哥儿回来了,以后的事情我管不了,但起码现在说什么我都得多给他攒些银子傍身。”